梁文道 · 八分 新年特别篇 - 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学科?

不保证成功不一定有用

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

我是梁文道

本节目由看理想出品

授权喜马拉雅独家播放

30年前当我还在念大学的时候

我们那时候

一群念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

喜欢玩一种谁更没出息的游戏

这个游戏很简单

那就是比较一下

谁念的那一门专业本科

将来是最没有前途的

首先因为我念的是哲学

所以我通常以为我这个游戏肯定要赢

要最后拿到冠军笑到最后一刻的

可是呢我发现原来强中自有强中手

有一些念别的学科的同学呢

就会跟我比较

他们的学科

为什么要比我学的哲学还要没出息

还要没有前途

比方说念文学的朋友就会告诉我说

你别看这个念大学的中文系

英文系录取分数

在当年

是比我们这种念哲学的要多一点

要高一点

但其实啊

他们的出路啊

也无非就是将来继续当个老师

这是他们的主流市场

那么我们念哲学的呢

好歹呢好像还有人能够

将来转行念法律或什么的

但是他们念中文的呢

不晓得为什么一进大学念中文

将来注定就是一个当老师的命

那么当老师当然也没什么不好是不是

但反正他们就嫌弃就对了

然后再比较下去呢

又有些念人类学的朋友跟我们说

你们念哲学这叫将来没有用吗

我们念人类学的怎么办

所有人一听说我们念人类学

都以为我们将来是不是一定要去非洲

或者是南太平洋某个岛屿上面

跟一些当地的

原住民混在一起住个几年

然后最后人间消失

再来呢

还有一些比如说是念经济学的朋友

也跟我们说他们念的东西很没用

那么这时候呢大家就都笑了

就凭你们经济学也敢跟我们比较

说你们念的东西没用吗

今天不是全世界都很看好经济学家吗

你如果专门做经济学

你搞一个自媒体

弄个公众号

说不定将来还能上市呢

当然我们那时候没这些

但反正那时候做经济学家

也是挺吃香的一件事

那为什么念

经济学都觉得自己没出息呢

原来是这样的

他跟我们说

很多人以为

我们经济学家仿佛有一个定海神针

或者有一本神机妙算的指南

能够告诉大家经济循环景气的规律

于是呢我们大家就能够趋凶避及

像算命一样

但其实啊

很多人都晓得

经济学家去预测未来的经济趋势

几乎可以说是100个人预测要错掉99的

那么你说经济学还有用吗

当然我们当年玩的这种游戏

到今天看起来呢

是很幼稚很可笑的

但是奇怪的地方是

我们玩这种游戏背后的出发点

他的一个前提条件

似乎到今天都依然存在

那就是很多人都还会去问

我们现在需要的所谓的人文素养

这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他到底有多被需要呢

他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呢

再用句大白话来问

那就是

念这些人文社会科学到底有什么用呢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

就是一个很值得拆解的问题

很多东西我们是不会去问他有没有

用的比如说我们每天吃饭

我们会问吃饭有用吗

这是句废话对不对

我们当然不会问这种问题

但是假如你今天念工商管理

我们也不会去问这个东西有没有用

那为什么唯独

是一连串的人文社会科学

我们会关心他的用处问题呢

首先这里面牵

涉到的就是我们怎么来理解

什么叫做有用

什么叫做用处

对于用处跟有用这一点

如果深入挖掘下去的话

说不定我们就要进入到一个

对于人的思想意识

对于人

所处的整个社会环境的总体判断了

首先

任何一个事情我们去谈他有用跟没用

其实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能够获得答案的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

这个用指的是针对什么

这个用处

到底是在什么地方能够施行他的用处

我们说一件东西有用

仿佛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某种的需要

然后提出了一个

对这个需要的应对的方法

那这个应对的方法就叫有用

但是

我们人类又如何了解需要呢

我们怎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呢

我们怎么知道

自己平常以为自己必须的东西

是真的必须呢

还是说那只不过是一种错觉

或者是社会上主流价值观跟意识形态

使我们认为这些东西是我们需要的呢

那么对于这一连串问题

如果我们再追问下去

很好那就要欢迎你来到

人文社会科学的世界了

因为

正正是这一连串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能够帮助我们

去回答刚才这一连串关于有用没用

有没有需要

等种种问题

就算

不能给这些问题一个很精准的回答

至少能够给我们一套工具去更精准

更细致更有密度和深度的

去思考刚才所说的那一切

那么假如我刚才说的这些对你而言

都好像有点太过抽象

或者太过不着边际

甚至

你可能会觉得我说的这些都是老

生常谈的话

那么我们不妨具体一点

我们具体来看一看啊今天在我们国家

很多人可能并不怀疑人文素养的必要

比如说今天很多人会认为

身为中国人多多少少要知道点国学吧

那么就算自己不知道

孩子总该要学点吧

所以呢

为什么今天大江南北有那么多的国

学班社会上又掀起了国学热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这里所讲的国学指的是什么呢

什么叫做国学呢

比如说我见到有一些国学班

就会把三字经当成一个国学的入门

课程然后希望很多

家长带着侄女去学习三字经

背诵三字经

但是三字经真的是国学吗

或者至少他真的是一个对今天人而言

仍然是有用的

很好的一个国学的入门途径吗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就需要好好的了解一下

国学跟我们中国经典的

传统的那种阅读方法

还有我们现代人如何回顾

中国固有的这些经典

这就有非常大的关系了

所以我们与其直接去讨论

三字经好不好

年轻人小孩子该不该读三字经

不如具体一点去回答

到底三字经是个什么东西

去探索他

然后同时呢

还要去追问三字经跟国学的关系何在

然后再深入一步去看

到底我们平常所讲的国学是什么

又有些时候

我们会觉得

我们之所以对很多

人文社会科学

开始变得不是太感兴趣了

到了一定岁数之后

觉得这些东西挺沉闷

挺无聊

还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些东西很陌生

恰恰相反

是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对这些知识

已经够熟悉了

因为有很多东西

都是我们在接受基本教育的时候

就已经经历过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历史

我们

全部人中小学的时候都一定读过历史

那么到底我们历史是怎么读的呢

你回头看一下你就会发现

我们读的历史

无非就是一连串的重大历史事件

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时间罗列

那么读完这些

背完那些事件的年表

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就像我们一开始所讲的

他的用处在哪里呢

更重要的就是

有时候我们说

读历史是为了避免

再发生以前的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但为什么我们总还是会不断的犯下

以前的人都犯过的错误呢

我们都读了历史

但为什么历史一点都帮不了我们呢

这是否说明

我们过去一直以来

透过教科书学习所学到的历史

恐怕是有局限的

或者至少不是今天的学术界

所能够让我们看到的

历史所能给予的启示的全貌

从这个角度来讲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些

人文社科的教育

但是这些人文社科教育

他们到底是什么

我们却学了那么多年

恐怕都还没有沾到他的

我们或者至少是没有办法很深入的

切的去掌握到这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它里面真正的好滋味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文学学习

我们全部人从小到大

都读了不少的课文

都读了不少文学史上很重要的名

片和经典

但是

我们读这些以前的人写过的文学名著

跟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读这些东西

让我们文字修养更高了

没错我们今天要写东西或者看东西

我们的能力都增加了

我们也许透过文学学习

也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复杂了

但是有些时候

我们每天面对的问题是很切实的

比如说我活在这个社会

我对这个社会有很多的想法

到底我这些想法是对是错

到底我跟这个社会是什么关系

我以前所读过的所有的重要的作家

他们能够对我这些问题有解决吗

能够回答我面对的这些处

境所提出的挑战吗

就是我们今天要回头再看文学的时候

所不能够不顾及的一个层面

好吧我们还可以注意到

有一些人文社科知识呢

确确实实是我们过去呢

都没有在基础教育时代学习过的

好像也离我们目前的工作范围比较远

但是你想想看

你既然身为一个现代中国人

你每天呢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讯息轰炸

甚至你自己也参与这些讯息制造的洪

流那么这个时候你会发现

很多时候我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啊

就在不断的挑战着

我们所具备的人文社科的素养

你比如说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

社会上面有一些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我们常常说到一个国家呢

有一个国家的主权

那么别的国家怎么能够司法干预

我们国家的主权呢

这个讲法有没有道理

当然有道理

但问题来了

那么二次大战结束之后的

别说东京审判

或者是针对纳粹

法西斯的纽伦堡大审判

这个算不算是其他国家对另一个主

权国家的司法干预呢

我们都说这是大义凛然的一件事

这个也能够来谈什么主权独立问题吗

但事实上他并没有那么简单

你可以说

他好像是真的是介入了他国主权范围

那么这种审判他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

我们是需要一定的法学素养

才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些问题

再说一个例子

现在大家都在预言

人工智能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我们好像都只是被动的

只能去等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而且我们总要提心吊胆

听说他会让我们很多人失业

让我们很多人的工作变得可有可无

这该怎么办

你有没有想过

原来说不定人工智能

还有可能成为哲学家

那么我们这些念哲学的人最期盼的

这个就业前景

岂不也就要将有被取代的一天了吗

那么人工智能这件事情

绝对不像他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子

只是一个

少数的顶尖专家在做的一些事情

他们写的论文

他们研究的领域

是我们绝大部分人所搞不懂的

不其实离我们不是那么遥远

他也绝对不只是这少数的专家的事情

他是我们每一个人

都能够用一套特别的方法去理解

去思考的一个课题

这套方法是什么

他恰恰就是今天的哲学

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一种方法

那么刚刚我还跟你提到

我大学的时候有念经济学的朋友

觉得经济学也挺没出息的

那这些为经济学家

总是有预测错误的问题

好假如经济学家预测经济趋势不准确

那么我们还要经济学做什么呢

经济学到底能够给我们什么帮助呢

于是

就回到了我们今天开头的这个问题了

我们有时候研究一些学问

了解一些知识

恐怕要的

不是他给我们一些非常眼前

实际的作用

比如说读完经济学

然后我公司经营也搞好了

然后我甚至能够让整个国家的经济

命运都变得越来越往上

不是这样的

有时候我们读这些学问

我们了解这些知识

并不是为了一些我们以为自己

啊很有需要的东西

恰恰相反

它是能够让我们更清楚

我们今天所在的环境

那么经济学从这个角度来讲

我们搞清楚经济学的现况

搞清楚经济学家的实际工作

跟他们的局限

可能就是对我今天

这期节目一开始的时候

提到这种人文社科用处

这个问题的一个

最好的示范回答

我今天讲这么半天了

是为了向你隆重推荐

我们现在要开始的这个开学

期问这一个节目

很多人会以为我们看了一下

是个学校一样的一个机构

其实不是

我们是一座知识的剧

场我们这个知识的剧场

是要让你了解到

知识可以是非常有趣的

让你知道知识原来也可以很丰富

甚至带着娱乐性的

能够让你获得一种满足感跟愉悦感的

那么当然知识还能够长我们的见识

我们这座知识剧场里面

有许许多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

在我们这里开设不同的节目

我们开学期问这个节目呢

就是征集了组合了我们看理想

现在

有7位不同人文社科领域的大行家

在我们这里呢

向你一起介绍一下

到底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一个现代人所需要的人文素养

应该是什么模样

请注意我们这个节目

跟一般的大学的通史教育

跟一般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入门书

很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

我们不会非常死板的

做一讲简单的节目

讲讲哲学是什么

再讲一讲经济学是什么

光是这么讲啊

那就太像是上课了

而且呢你学到的都是一些很枯燥的

一些的基础的知识

在我看来

要理解人文社会科学最好的办法

不是先去从一些基础的概念定义入手

然后按部就班的去那么学习

而是一来就直接进入到这个领域

他本身必须要处理这些的课题

这就像我以前念哲学的时候一样

我们常说念哲学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那就是做哲学

你真的进去做了

真的进去陪着他

用他的方式一起思考

这才是最好的

学习这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一个办

法那么所以同样的我们开学期问

就提出了7个

问题给我们7位看理想的讲者

那么希望他们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一些解答

这个解答一方面是彰显了这个人

他所在的

他所专业从事的这些人文社科知识

里面的一些的方法

他用的工具的一个梗概展现出来

但是另一方面呢

这7个问题又都是我们今天很多时候

身为当代中国人

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或者可能会觉得跟我们的生活

相关的问题

或者我们可能会觉得有趣的问题

所以透过这开学期问

我们不止能够认识7种人文社会科学

他的独到之处

同时还等于从7个方面

去再度认识我们今天的这个世界

我们今天这个国家跟我们这个时代

我们这个节目啊

坦白讲是有原型的

是来自于我以前曾经见过的东京大学

他们的同事讲座

那么东京大学呢

跟全世界很多的大学一样

都有他的同事教育课程

而在他这个教育课程里面

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

就是他办了一个同事讲座

这个同事讲座

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系统

有时候请一个数学家

有时候请他们那个政治学家

有时候请他们的一个中国研究专家

那么每人讲的东西呢

都不是什么中国研究入门

哲学入门

而是去问一些

好像去谈论一些很专业的问题

比如说中国黄土

高原上面的人的生活的理想的问题

又比如说有人会来谈一谈

英国式的花园

他诞生背后的政治问题

这些问题看起来好像都很有趣

很有意思

但是好像都不

是正常的一个通史

教育里面的那种入门课程

我们看理想的开学期问

大概就有点像是这样

好像给你7个

不算是入门课程会给的一些的内容

一些节目

但其实我们就是要透过一些专家们

他们正在关心正在探讨的事情

来实际的给你展现出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魅力

这就是我们看一下

献给大家的开学礼物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