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当李敖说他是驯兽师的时候他在说什么 | 看理想圆桌

🎁Amazon Prime 📖Kindle Unlimited 🎧Audible Plus 🎵Amazon Music Unlimited 🌿iHerb 💰Binance

播客

描述

今天的电台,主要内容来自于今年4月看理想“室内生活节”最后一场论坛里,杨照老师对于“知识的价值”的一段小演讲。
原本大约10分钟的发言,嗯……最后还是没刹住车。但,不夸张地说,在杨照老师发言的那段时间里,我感觉全场80%的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好几百人的场地,在那几十分钟里特别安静和汇聚,尤其是他讲到刚刚过世的李敖说自己是驯兽师时,像是一个放着光芒的讲述者。
很奇妙,当天似乎来了一位《甄嬛传》里驯兽师的扮演者
所以,原本被分配举牌提示时间的同事,也“背叛”使命,一直没有举牌,而是听他继续讲完。身为杨照老师节目的编辑,坐在台下都觉得仿佛与有荣焉。
我的同事,也是看理想电台的另一位同事颠颠,有一期采访杨照老师的节目,他说杨照老师提起我的时候,就像是在说家人一样。我心头一阵温暖。
陈丹青老师曾经很遗憾说,我们这一代人缺乏好的长辈。但我想,有像杨照、陈丹青、道长这样的共享“长辈”,一直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更新对世界的认识,也不失为另一种幸运。
————

本期引用嘉宾的内容

梁文道: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看理想跟CHAO酒店合办的室内生活节第54场活动,也是我们最后一场活动。
很高兴,最后一场你们很多人还不离不弃。我看到很多朋友第一天就出现了,搞不好原来我们这一个月里面天天都是同一拨人,各位在看直播的朋友你们不知道,这些人都是花钱请来的,办一场活动不容易啊。
钱很重要,我刚才在电梯里碰到一位来参加今天论坛的嘉宾,我们就聊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知识的价值”,他说他很紧张,为什么?他说我只会谈金钱的价值。金钱的价值当然很好,很重要,我们大家都很关注,可是为什么要谈知识的价值呢?这是因为有这么一个背景,就是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中国人忽然变得很好学了。
前几年,因为我一直做一些读书节目、读书评论,每年世界阅读日一定有媒体访问,媒体一定会提一件事,就是你觉得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是不是很不好?因为每一年都有一些统计说世界平均一人一年能够读多少本书,在这个数字里面,中国人的年均阅读率不是一个值得夸耀的事情。但是在过去一年多,忽然我们看到互联网上面出现了很多新平台,这个新平台会告诉你,你每天只要用10分钟、20分钟就能读完一本书了,大家都很高兴,可见中国人不是不喜欢读书,只是希望有人帮你读书,你用更节省的时间把它读完。我们的时间已经变得很零碎了,大家在都强调碎片化时代如何系统地学习,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是矛盾的。
我们看理想一直以来很关注知识、文化跟审美品位、理念,那么在这个热潮底下,我们会特别关注,到底所谓知识是什么,知识的价值又是什么。为了获得知识,我们该付出多少代价?我们应该付出多少金钱的代价?多少时间的代价?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之中,我们的感觉又是怎么样的?
据说很多人听这种节目或者看这种节目(包括我自己做的节目),会很焦虑,为什么会焦虑?学习知识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会越学越焦虑呢?一定是有点情况发生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照:大家好,我是杨照。我是带着一个疑惑的心来到这里,我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把我放到这个场子里面。我想到一个小的故事,来自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是汉文帝旁边的一个谒者,有一天他跟汉文帝一起打猎。汉文帝是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皇帝,打猎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把上林卫找来问,我们的上林苑到底有多少禽兽,猎物有多少?上林卫一下答不上来。上林卫带了一队人,里面有个虎圈吏,这个人是专门搞老虎的,皇帝一问他就知道,皇帝一问他就有答案。皇帝高兴,汉文帝就跟张示之说,回去好好提拔这个人,这个人好会讲话。张释之没说话,他在旁边只是一个小吏。但是从上林苑回宫的路上,他忍不住对皇帝说,皇帝啊,我问一下,你觉得绛侯周勃怎么样?绛侯是跟着汉高祖打仗的,汉高祖身旁最年轻的将军,汉文帝的时候,他的年纪也大了。汉文帝就想了一下,“长者也。”周勃是长者。接下来张释之又问,灌婴呢?灌婴也是名将,汉高祖留下来的。汉文帝又回答,“长者也。”所以我就知道梁文道叫我来干吗,“长者也。”
这个故事节下去更有意思了,接下去张释之劝,你看周勃、灌婴他们最大的特色是什么?都不太会说话,也不太爱说话。你真的觉得应该重用那些会讲话的年轻人吗?这个故事里面的教训是什么呢?就是长者有长者的用处。那些好听的密集的、大家一读一听就能有收获的话,就让年轻人说;但是长者有长者的责任,长者就慢慢说一点也许没有那么深奥的一些话,给大家听听看。
我要说的是,刚刚那段话来自于《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这个是不要钱的知识或者讯息,你们每个人都有手机,查百度就可以查到我讲的这句话。这段话如果就是《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当中的内容,那么你就算累积、掌握了多少这些东西,都不叫作知识。什么时候变成知识?就是突然之间帮助我解释了为什么梁文道要我在这里,这就成为了知识。
知识对我来说,很关键、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知识跟人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知识是一种态度,就是你一直不断地追求让这个世界上丰富、庞大的那种讯息,你用一种自我的态度来面对这些讯息,讲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你知道这件事情和你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有没有差别?对我来说,这重要了,因为今天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焦虑,这其实是一种假的焦虑。
这里有一个典故,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也很爱藏书、爱读书,有一天跟焦元溥一样,完全地焦虑,他算我有多少书,我一辈子可以读多少书。他就算,我每天努力的地读书,到我死之前,就算我长寿,我顶多就是能读三四千本书。一想到这里,他就哭了。
芥川龙之介
我对这个有很深的感慨,1987年我去美国读书的时候,进到学校主图书馆,据介绍说这个是全美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里面收藏了300万本书。什么叫作300万本书?我们一辈子只能读3000本书的时候,你会有比较。但是我觉得真的没有什么,解决这个焦虑唯一的方式就是你要认清楚,你一辈子需要多少知识?关键是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什么样的生活,你要怎么活着。
我再说一个故事,真的就是一个故事。你们知不知道驯兽师?驯兽师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一个人拿着一根鞭子,在狮子笼里面。这些狮子都很白痴,驯兽师做的只有一件最简单的事情,他要让狮子以为他比狮子厉害。那是一个骗术,骗狮子相信在这个笼子里面最厉害的就是他,他生命的保障就是在这里。一般驯兽师是世袭的,爸爸当驯兽师,儿子也当驯兽师。
有一天有一个驯兽师,撞进狮子笼子里面,拿着鞭子很生气,每一只狮子把嘴巴打开,他把头探进去。很多人觉得好奇,说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找我爸爸。你们知道这发生什么事了吧?作为一个故事,这就是一个知识,我们知道有一种叫作驯兽师的行业,或者知道驯兽师行业的一点点资讯、讯息。可是对我来说,如果告诉你我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是谁写的,在什么样的书上,或许你更体会我把它当作知识。
这段话是3月18日刚刚过世的李敖在台湾出的最后一本书叫《李敖风流自传》里面写的。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几乎哭出来。我觉得李敖在告诉我们,他非常非常少地那么真心地在说,他一辈子在做什么。他就是一个驯兽师,因为他一辈子明白他所对抗的那个权威、那个政治的力量,就像狮子一样,随时可以把他给拆了、吃了;但是唯一能够对抗这个威权的方式,唯一能够做自己的事情的方式,就是假装你们是吃不了我的,我比你们更厉害,如果你们敢拿我怎么样,我会让你们付出非常高的代价。非常非常悲哀,还有悲壮。
当我把这个故事跟李敖的生平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对我来说,这就变成了知识。我知道了李敖为什么一生当中几乎是像强迫症一样,他就写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定要插一段自夸,“第一是李敖,第二是李敖,第三是李敖,你们看过李敖这么厉害的人吗?”这真的就是强迫症,因为他是训兽师,因为他知道,为了他所选择的生活的方式,他必须面对狮子时把自己撑起来。
李敖过世这段时间,我看到台湾一些人对李敖的评论,我清楚感受到,对于李敖写过的东西,有一些人是用资讯的方式对待,但对我来说,他写的许许多多文章就是我的知识,而不是资讯。
李敖为什么重要?李敖曾经写过台湾一件非常重要的社会事件,台湾在那段相对威权、治安良好的时间当中,发生了一件几十年来没有出现过的银行抢劫案,破了这个案子之后,发现抢银行的人是一个快60岁的老人,比我现在大一点点而已。一个长者,一个老人,单枪匹马拿着一把甚至不确定能够发射的枪去抢了银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人变成抢匪之前,生活是如此低调、俭朴。这个人叫李师科,他抢银行干什么?当时这是非常大的案子,整个社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今天回头看是非常愚蠢的),因为这个抢银行的盗匪多么可怕、可恶,赶快把他枪毙掉,后来真的枪毙掉了。
但是李敖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了不起,因为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这个李师科是一个老兵,他1949年到了台湾,他过什么样的日子,用什么样的方式累积了他对这个社会的各种不满,最后他抢银行,不是为了钱,他要做一次发泄。李敖告诉我们,李师科抢银行,我们应该把它看成是台湾老兵问题的一个象征、一个代表、一个典型,我们怎么可以跟着去喊把李师科枪毙了?我们应该要能够认知、能够理解,这里面有一个更深层的历史的、社会的、集体的悲哀。
同样像李敖写李师科的这种事情,我曾经在我年轻时候的另外一个场合有非常深的感动。又是1987年,台湾发生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案子,那个案子本身其实只有非常简单的事实,而且里面没有任何一点点的可以被商量的余地。是一个台湾原住民到了台北,他把一个洗衣店里面的爸爸、妈妈到小孩灭门,可恶吧?可怕吧?那是什么样的不可思议的罪。当时的另外一个了不起的人叫陈映真,当年他在台北办了一个杂志叫《人间》,《人间》杂志用一整期的专题做了这个事件,让我们看到、体会、认知、理解这个原住民的少年如何离开了自己的部落,如何来到台北,如何在这里忍受台北的汉人对原住民深刻的歧视,如何在那样不合理、不公平的工作条件底下被压迫,如何被扣押身份证,如何一再想要离开这样的环境却离开不了。
整件事情仍然是两种不一样的态度,如果当作一个新闻,当作一个讯息,这是一种态度,我们知道和不知道对我们的人生没有改变,没有影响;但是陈映真跟他的《人间》杂志是用生命的态度说,当你看到这个人犯下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你有没有办法用一种方式让他的故事、他的经历跟你发生关系?于是那就不再是一个新闻,它变成了知识。
这么多年以来,因为这些人给我的影响,我一直希望在这个可以自由方便地拥有足够讯息的时代,我们应该体会、认知长者对你们说的一点点话,那就是,其实最花时间、最需要精神的是如何把讯息变成知识。回应文道跟我说的开书单,基本上我也不愿意开书单,哪有“死前必读的100本书”,每个人需要读的书都不一样,重点是你用什么态度读书。我也认同前面两位年轻人说的,最可怕的是主张跟鼓励我们速成,速成的不是知识,你要速成的讯息干什么?这样的讯息从左耳进去,右耳出来,它不会改变你的经验体会,不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法,要它干什么?不幸的是,我们整个教育体制,乃至于整个社会环境,都在鼓励我们用这种方法自我满足,“哎呀,我累计读了多少书!”这是干吗?
我都是反其道而行。我这几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跟知识有关系的话,就是《史记百讲》的节目。开始说每讲15—20分钟,但是后来我基本都做了超过20分钟,大概2500分钟了。我会告诉你,如果你真的要读《史记》,可不可以请你不要急着读,你慢慢读。《史记》放在那里就是一个讯息,你很容易找到《史记》所有白话的翻译,那也是讯息,惟有慢慢读,才可以把这些讯息变成知识。
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司马迁写《史记》非常精彩的一段,就算你不熟悉也会知道,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关键故事就是鸿门宴。鸿门宴的背景是刘邦带着军队先打入了咸阳,把咸阳守住,当时刘邦旁边的人说,你先把关中给占下来,不要让项羽进来,他就拿你没办法,非要把关中让你统治不可。刘邦就听了。结果项羽大军一来,那不是刘邦挡得住的,项羽就冲进来了。项羽气得不得了,你以为你做大了,你敢挡住关中不让我进来?于是兴师问罪,把刘邦叫来。所以鸿门宴对刘邦的势力来说是多么危险的转捩点。司马迁把项羽和刘邦的故事写在两篇文章里,你猜他把鸿门宴写在《高祖本纪》还是《项羽本纪》?为什么?
司马迁怎么写鸿门宴?如果单纯当作一个讯息,快速看过去,你就会说,先讲了,之前在项羽旁边的项伯,这个人因为张良有功于自己,所以就偷偷跑过去通风报信。项伯说,我们家主人这时候很生气,最好小心一点,不然祸就临头,你一定来吃饭啊。不得已,刘邦要来鸿门吃饭。但是《史记》讲这段故事,一开头先讲什么?先讲一张桌子怎么坐。项羽坐在这里,亚父范增坐在这里,刘邦坐在这里,张良跟刘邦的人他们坐在这里。讲完了,接下来讲后续发生的事,马上就讲,原来范增跟项羽说好了,借这个机会把刘邦除掉。所以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该动手了,项羽没动手。
如果我们当作是一个讯息,我们阅读、理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那么请问,刚刚这一段话有意义的在哪里?或者没有意义的在哪里?这里面有意义的那一段,如果是你被迫要背诵、要考试,老师一定会说,这个题目多好,问你东边坐谁,西边坐谁,南边坐谁,北面坐谁?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心里面气得不得了,为什么要背这个?但是不背又答错了没分数。
第一,是项羽为什么被称为妇人之仁?因为项羽是非常非常情绪化的人,所以跟范增讲好了,鸿门宴把刘邦杀了。但光是这个座位,他就杀不下手。刘邦这样坐一定不是偶然,不然就不会被司马迁写在《史记》里面。这个座次告诉我们什么?项伯和张良早就有了主意,故意要这么安排。他们利用了项羽的个性,座位刚坐好,项羽已经输了。为什么?刘邦我以为他很嚣张,不是啊,卑微得不得了,我让他坐客人的位置,他还不敢,坐在下属的位置上。光是这个座次就让项羽下不了杀手。接下来范增对他三次暗示动手,项羽都不动。这段写在哪里?司马迁不会写在《高祖本纪》,写在《项羽本纪》,因为司马迁要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楚汉相争当中为什么项羽输了,刘邦赢了?光是这个座次表上就显现两件事情:
第二,刘邦这边有张良,还有张良联合的项羽内应项伯,可是,重点是刘邦愿意听,相对的在项羽这边,他阵营里面最能够跟他说话的、地位最高也是最聪明的就是范增,范增甚至被项羽称之为“亚父”,就是义父,但是即使是范增,他影响不了项羽。
整个《项羽本纪》就以鸿门宴作为划分,在鸿门宴之前,项羽的势力一路不断上升,鸿门宴之后就倒亡。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我们面对所有的讯息,都可以有这种态度,就是知识的态度。我要知道这些东西干什么,我们怎么做一个人,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我们怎么体会作为人的原则跟选择?如果你用这种方式面对任何的资讯,你就会知道什么讯息对你有意义,什么讯息没有意义。你也知道,你不需要那么多的讯息,你需要的是累积你的知识。谢谢大家。
————

私心推荐

杨照主讲《中国经典导读

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