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5丨追忆史景迁:带着好奇心考古,带着同理心书写 | 东腔西调

🎁Amazon Prime 📖Kindle Unlimited 🎧Audible Plus 🎵Amazon Music Unlimited 🌿iHerb 💰Binance

播客

描述

2021年12月26日,与孔飞力、魏斐德并称美国“汉学三杰”的汉学家史景迁去世,享年85岁。史景迁先生虽然在西方书写中国的历史,但在中美两国甚至整个世界的中国研究学界都享有盛誉,被称作“最会讲故事的历史学家”。

作为教授,他在耶鲁大学主讲的中国历史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课程之一;作为研究者,他是美国为数不多的能使专业史学著作成为畅销书的作者之一,同时对中国历史知识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影响深远。

这样一位特殊的学者,他在研究写作中的核心问题意识是什么?他的文笔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在越来越重视理论分析的研究趋势下,讲故事会成为一种过时的写作方式吗?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博,请他聊一聊他与史景迁先生的几次交往学习经历,以及史景迁先生的中国学研究所带给他的启发。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雷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收听指南】

02:07 第一次在历史系听讲座,听史景迁讲文本写作

05:31 进一步理解史景迁,给他的讲座当翻译

07:44 史景迁的魅力:以高度共情的方式,带读者回到历史现场

11:05 作为美国学者的敏锐:理解和梳理现代中国

16:21 新世纪国学的回潮,底层是情感的回潮

19:31 故事性的编织,背后是写故事的天赋和共情力的建构

25:12 理解近代中国,理解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分流和变化

31:44 《王氏之死》:借助小人物的命运呈现大问题

【工具箱】

01 余英时(1930-2021),出生于天津,先师从国学大师钱穆,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深入研究中国思想、政治与文化史,贯通古今;专长以现代学术方法诠释中国传统思想,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华裔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所作的研究,皆扮演开创性的角色。

02 李泽厚(1930-2021),中国湖南宁乡人,哲学家,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03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1936-2021),出生于英国萨里郡,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史,中西关系史,中国法制史等。著有《追寻现代中国》《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曹寅与康熙》《改变中国:在华西方顾问》《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利玛窦的记忆宫殿》《胡若望的疑问》等。

04 罗志田,著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曾师从史学大师余英时先生。现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中外关系史,是当前中国近现代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

05 金安平,出生于台湾,美国历史学家,研究专业为中国思想。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时,曾师从历史学家房兆楹。她与史景迁在房兆楹的葬礼上相识,后来两人结婚。金安平的祖父是史学家金毓黻。

06 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知名法国汉学家、探险家,欧美公认的汉学界领袖。伯希和利用流利的汉语和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1906-1908年活动于中国甘肃、新疆一带,对库车图木舒克以及敦煌石窟,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伯希和于我国目录版本、语言文字、考古艺术、宗教文化、东西交通,以及边疆史地等方面,都有论著。后期致力于蒙元历史研究。著有《郑和下西洋》《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卡尔梅克史评注》《伯希和西域探险记》《伯希和库车地区考古笔记》等。伯希和最知名的是把敦煌藏经洞中所有的遗书通检一遍并盗运其中的精华到欧洲,这也让他在中国学界毁誉均有。

07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哈佛大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ather”讲座教授,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研究领域最主要的学术代表之一,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著有《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等。

08 史华慈(Benjamin I. Schwartz,1916-1999),美国当代著名中国学家,人类文明比较研究专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East Asian Research)教授。在近五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从事过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先秦思想史的研究,著有《中国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兴起》《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中国和其他事务》《中国文化的价值》等。

09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1933-2016),出生于英国伦敦,美国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历史讲座教授、东亚文明与语言系主任,以研究晚清以来的中国社会史、政治史著称。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孔飞力转向海外华人移民史研究。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主任。著有《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796-1864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等。

10 魏斐德(Frederic Evans Wakeman,1937-2006),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他解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诸多谜团和悬案,为冷战时期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打开两国学术交流的大门起到了重要作用,史景迁赞赏他为1980年来最好的中国史学家。著有《讲述中国历史》《洪业:清朝开国史》《上海三部曲》《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等。

11 萧公权(1897-1981),中国现代政治学家,先后毕业于清华学校、密苏里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分别师从乔治·萨拜因和弗兰克·梯利,1926年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1949年再度赴美,执教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萧公权一生著述颇丰,有《政治多元论》《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乡村》《翁同龢与戊戌维新》《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等,横跨政治学、思想史、历史学等学科,以及回忆录《问学谏往录》、文集《宪政与民主》《迹园文录》和诗集《小桐阴馆诗词》,身后由其弟子汪荣祖主编《萧公权文集》九卷,收录了他绝大多数作品。

12 何炳棣(1917-2012),1917年生于天津,1934年就读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从蒋廷黻、刘崇铉、雷海宗、陈寅恪及冯友兰等名教授学习,毕业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助教及教员。1944年考取第六届庚款留美公费,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英国史及及西欧史,1952年他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的土地问题、土地改革运动及土地政策为题,获颁博士学位。后转入国史研究,成绩斐然,著有《明初已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东方的摇篮》《读史阅世六十年》等。

13 黄宗智,著名历史社会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系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以来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主要著作有:《法律、习俗、与 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等。

14 裴宜理(Elizabeth J. Perry),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燕京学社社长。1948年生于上海。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方向包括:中国工人运动、中国社会和政治、美国的中国问题等。主要著作:《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Anyuan : Mining China’s Revolutionary Tradition等。

15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曾师从于费正清、列文森和魏斐德。他是当今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中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他的《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一书于1987年出版后,立即博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先后获得美国的中国学研究的两个最高奖——费正清奖和列文森奖——以及加州大学伯克莱奖。

16 乾嘉学派,又称“乾嘉之学”,是清朝前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以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各个方面的考据而著称。由于学派在乾隆、嘉庆两朝达到鼎盛,故得名。因为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据学”之称。该学派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

17 邓小南,现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1985年留校任教,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朗润学史丛稿》《宋代历史探求》等。

18 刘浦江(1961-2015),辽金史名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著有《辽金史论》《松漠之间:契丹辽金女真史研究》《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等。

19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创作的历史学著作,首次刊行于1981年。黄仁宇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充分体现了其大历史观,即宏观的、系统的历史,也即“从技术的角度看待历史”。

20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大思想家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该书是一经年累月、积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学术札记,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该书内容共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等八类,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遍布经世、警世内涵。顾氏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自言“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该书影响深远,确如潘耒在《日知录序》中评价,“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

21 《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所撰写的一本通史性论著,著于抗日战争时期。钱穆当时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战火纷飞中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辗转大半个中国。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当时生活的窘困、物资的紧缺以及内忧外患的状况都使钱穆将对中国命运的思考贯穿于了全书始末。钱穆指出,“治国史之第一任务,在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他希望作为抗战中流的精英分子能够从这样一部张扬士之人力的史纲里汲取力量前行。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多多留言评论,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1(备注「播客」)

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