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
文字稿
讓我們把一隻老鼠、小狗和大象往下丟來開始影片
從摩天大樓到某種軟的東西上
像是⋯⋯床墊好了
老鼠著地後愣了一下
然後會過神來
不爽地走開了,
因為這是一件非常粗魯的事情。
狗全身骨折
悄悄地死去
而大象粉身碎骨,只剩一灘肉泥和內臟
連生氣的機會都沒有
為什麼老鼠活了下來
但大象跟狗則不?
尺寸是關鍵
尺寸是最被小看的生物特徵。
它決定了生物學上的一切
從我們由什麼構成,我們如何體驗這世界, 到出生、死亡的方式
原因是,物理定律 對不同大小的動物有不同的表現
生命的尺寸橫跨七個等級, 從看不見的細菌到塵蟎、螞蟻、
老鼠、狗、人類、大象、藍鯨。 各種規模的生物在彼此之間
獨特的宇宙生存。 每一個都有自己的規則、優勢
和缺點。我們將在一系列影片中探討這些不同的世界。讓我們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老鼠可以在下落中生存?因為
尺寸改變了一件事,一個我們會不斷在見到的原則,
非常小的東西從高處掉落實際上是不受傷害的
因為你越小,受到重力的影響也越低
想像一下,一個假想的球形動物
有彈珠的大小。它有三個 特徵:長度、表面積(覆蓋在皮膚上)
和它的體積, 或裡面全部的東西例如器官
肌肉、希望和夢想。如果我們將其 增長十倍,如籃球的大小
它的特徵可不只增長十倍。它的皮膚會
增加100倍,體積增長1000倍。
體積決定重量,或者更準確地說, 動物的質量。你的質量越大
你撞到地面前的動能也越高
衝擊也更強。你的表面積(與體積和質量有關)越大
影響越被分散和緩和,也有
更多的空氣阻力讓你減速。大象是如此之大,它的
表面積與體積的比非常小。所以極大的動能
被分佈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且空氣阻力減速程度不高
這就是為什麼它擊中地面時在爆炸當中被
徹底摧毀。另一個極端的生物,昆蟲,表面積與體積的比
相對較大,你可以把一隻螞蟻從飛機上丟下
而牠得以倖存。雖然墜落在微小世界中無關緊要,
但有其他力量對我們無害,卻對小生物
特別危險。例如表面張力,把水變成對昆蟲
致命的潛在陷阱。為何?水有相吸的特性
水分子會藉由凝聚力彼此吸引
在其表面形成一股張力,可以想像成一層
隱形皮膚。對我們而言這層皮膚很無力,甚至平常不會注意到。
當你全身溼透,約800公克(或體重1%)的水
會黏在你身上。一隻溼透的老鼠則約有3公克的水
附著在牠身上,超過其體重的10%。想像一下有八瓶裝滿的
寶特瓶,在你洗完澡後綁在你身上。但對於昆蟲,
水的表面張力是如此強,讓碰水變成一個攸關生死
的問題。如果我們把你縮小到螞蟻
的大小,再讓你碰水,那就像碰到一團黏膠。
它會很快把你吞進去,由於表面張力太難打破
你會被淹死。所以昆蟲演化出防水功能,其中之一是牠們的外骨骼
包覆著一層薄臘,就像車子,讓牠們的體表
至少部分防水,因為它無法完美黏附體表。許多昆蟲
也覆蓋著細毛當作阻擋。大大增加了
它們的表面積及防止水滴觸碰自己的外骨骼
並更容易擺脫它。為了利用表面張力
演化搶先我們數十億年破解奈米科技。有些昆蟲
已經演化成擁有由密集短毛構成的
防水外套,有些光是每平方毫米就有上百萬根毛。當
昆蟲潛水時,空氣停留在短毛內並形成空氣的外膜。
水無法進入,因為牠們的毛髮太細密了, 無法打破水的表面張力。
但不只如此,外膜中的氧氣用完時,新的氧氣
從周圍的水擴散到膜內,而二氧化碳
向外擴散到水中。所以昆蟲能到處帶著自己的外肺
並基本上能在水下呼吸。一切受惠於表面張力
順道一提,水黽能在水面上行走也是靠相同的道理
防水細毛。你體型越小,環境也變得越怪異。在
某些時候甚至連空氣變得越來越 更加黏稠。現在,讓我們放大來到
已知最小的昆蟲,大約有一粒鹽一半大小
僅有0.15毫米長:纓小蜂。 他們生活的世界,甚至比其他昆蟲
都還來的怪異。 對牠們來說,空氣本身就像果凍,糖漿般的物質
時時圍繞他們,在其中活動相當不容易。飛行
在這個尺度上可不像優雅地滑翔,牠們必須像攀附在
空氣上。因此牠們的翅膀就像長毛的手臂,而非普通昆蟲的翅膀。
牠們確實是「游」過空氣,就像奇異的長毛外星人
游過糖漿。當我們探索更多不同尺度,
事情只會變得更奇怪。物理法則在每個尺度
的不同,讓演化必須不斷解決這些問題
讓生命數十億年來持續繁盛。所以為什麼
沒有像馬那麼大的螞蟻? 為什麼沒有像阿米巴原蟲尺寸的大象?為何?
我們將在下一部影片討論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有每月電子報了!
如果你不想錯過新的影片和會員專屬影片,就註冊吧
翻譯:An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