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
文字稿
人類因為許多事物而自豪。 像是粒子加速器、詩歌,或是寶可夢。
這些能成真歸功於我們非常重視的一樣事物:
智慧。
我們認為智慧是一種像是身高或是力氣那樣的特徵
但是當我們嘗試定義它時,一切卻又模稜兩可。
簡而言之,智慧是一種用於解決問題的機制。
特別是有關維持生命的問題, 其中牽扯到了覓食、尋找棲身之所
性擇,或是躲避天敵。
智慧並不是單單一樣東西;
它包含了蒐集知識、學習、創造、策略,或是批判思考的能力
它能在各式各樣的行為中被凸顯出來。
像是天生的反射動作,或是不同程度上的學習,又或者是某種程度上的自我意識。
但是科學界對於智慧的界線還有所爭論。
而事情遠遠不止這麼簡單。
智慧跟意識也有所關聯, 因為自我意識有助於解決問題。
但是我們在其他影片探討過意識了, 所以今天我們姑且將它放在一旁。
好了,
智慧並不是非常清晰、明瞭的東西。 因此,或許我們能認為它更接近一組不固定的技能組。
工具箱
基本工具
在智慧工具箱裡,最基本的工具有: 蒐集資訊、儲存、用來學習的能力。
我們用感官來收集資訊, 像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或是味覺。
幫助我們合適地對世界做出反應。
但不僅如此,生物也需要追蹤自身的身體狀態,
監控像是飢餓或是疲勞之類的東西。
資訊是所有生物行動的基礎。
沒有了它,你只能受周圍環境的擺佈, 而無法正確或是彈性地應對周遭事物。
資訊在我們能儲存它時能發揮更強大的效用, 因此我們的第二個工具就是記憶。
記憶讓我們能儲存或是調用資訊,
因此生物無須從頭開始收集相關資訊。
記憶可以跟事件、地點,或是各種關係有關, 也能是各式各樣的行為,像是打獵或覓食的方法
其中有些需要反覆練習直到熟練,像是飛行。
這就是所謂的學習 ── 整理一系列動作或是想法的過程。
基本上就是一串可重複的動作,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
這三樣工具使看似愚蠢的生物能夠以意外聰明的方式行動。
黏菌,基本上就只是一個巨大的黏糊糊的細胞
表現出如同擁有簡單大腦的動物的行為。
當它被放在迷宮裡,而食物被放在出口時,
黏菌會探索週邊環境,並用黏液記錄路徑
有點像是把記憶抹在地上那樣。
當它在探索時,會避開已經標記過的路徑去尋找食物。
黏菌為了節省力氣和時間調整行為, 避免盲目地卡在死胡同裡。
這是一種天生的行為, 而科學界難以認同這是一種智慧,
儘管它帶給黏菌某種程度上的優勢。
蜜蜂則是更加彈性、聰明的行為的例子之一。
科學家訓練雄蜂把色球移進終點,用糖分作為獎勵。
而雄蜂不僅對此非常熟練 (而這對它們是非常不自然的)
隨著時間推進,它們甚至越來越有效率。
當有許多球在檯面上時, 他們會選擇離終點最近的那顆球
就算那顆球的顏色跟平常訓練時用的顏色不一樣。
對於更有挑戰性的問題,我們需要更多的靈活性:
高級工具
以基本工具為底,高等動物能解決的問題更多更廣。
他們能記憶各式各樣的關聯和技巧。
我們稱這項工具為「知識庫」。
以浣熊為例。牠們最喜歡人類的食物。
牠們獲取的手段仰賴於各式各樣的理論與實踐技巧
牠們成為偷竊大師,具有開窗或是開鎖的能力
在一項研究中, 浣熊拿到了被各式各樣的鎖鎖起來的箱子
例如門閂、門栓或是推桿
牠們需要在少於十次的嘗試中找出各個箱子開鎖的方法。
就算各種鎖被組合成各種更困難的組合, 必須按照正確的順序解鎖
而其各自費的心力也不同。
一年後,浣熊仍然記得怎麼打開箱子
而其開鎖的速度就跟第一次解開一樣快。
除了我們的關聯庫和技能庫以外, 我們工具箱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工具是創造力
算是某種思維上的膠帶。
有創意的意思是從看似無關的事物中產生新的、有價值的東西
而在智慧的層面上而言,這代表著建立嶄新而非凡的連結
將輸入與記憶和技能配對, 以提出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
在另一項對浣熊的研究中, 研究者向牠們示範把小石子丟進水箱中
就可以把水位提高,拿到浮在上面的棉花糖。
而浣熊提出了更優秀的方法: 翻倒水桶。
另一方面,創造力能將新資源用於工作上:
實體工具
就像靈長類動物用樹枝來釣魚或是抓樹裡的白蟻,或是某些章魚
把自己關在撿來的椰子殼裡當作是攜帶式裝甲來躲避天敵那樣。
收集材料以備後用與解決問題的更高層面有關:
計畫
計畫是指思考達成目標所需的動作並將其組合到計畫中。
當出現不可預見的情況和新的可能性時,
需要根據它們是否符合計畫進行評估。
這種聰明行為的一個例子是囤積食物以備後食。
這是松鼠的一種本能行為。
但是,即使他們本能地藏著食物,
他們仍然需要運用先進的思維來做出最佳決策。
松鼠仔細檢查每個堅果, 權衡隱藏它所需的時間和精力,
並與預期收益相比較。
先吃受損或低脂的堅果
還沒熟的堅果則儲存起來。
松鼠在被監視時也會假裝自己在埋堅果。
這些空的藏匿處分散了競爭對手的注意力。
這是非常高級的策略,因為要制定計畫分散別人的注意力,
你首先要意識到有其他人也跟你一樣想要一樣的東西
問題越複雜,解決問題需要結合使用的工具就越多。
因此,工具越多,生物面對生存問題的靈活性就越高。
但是即使是面對複雜問題,每種動物的個別情況也不容忽視。
松鼠是會激進地守護領地的雜食動物。
對於牠們來說,記住食物儲存的位置很有意義
藉此欺騙牠們的敵人來提升存活率。
羊則沒有這種精心設計的陰謀詭計,但牠們也不需要。
牠們是草食動物,結群而居。
對牠們而言,社交技能比較有用。
牠們能識別並記住不同的羊,甚至是人,長達數年以上。 完全不同的技能。
進化或保留他們可能永遠不會使用的複雜心智能力,對他們來說是浪費資源。
人類則反其道而行,並投資了異常多樣化的智慧工具組。
儘管這很有用,但我們意外地又多了另一組工具:
文化
沒有一個人能自己造出宇宙火箭或是粒子加速器。
歸功於我們的共事與知識傳承的能力
我們可以克服所有個人無法超越的障礙。
這讓我們能隨心所欲地改造這顆星球。
在此過程中我們還產生了新的問題:數獨、稅表、弦論。
還有快速的氣候變遷與微生物抗藥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能短視近利,並遠觀未來。
我們手上已經有工具了,只需要好好善用它。
提到學習工具,我們聽說許多老師在課堂上使用我們的訊息圖海報。
因此我們詢問什麼會提供他們最多的幫助, 並為教師、學生和其他所有人製作了教育版本。
他們是關於各式各樣的東西的,略大一點的海報, 並且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多
從元素週期表,到世界地圖,或是人體。
如果您願意的話,可以在我們的商店中找到它並支持我們。
並且讓我們知道您想要在您的房間或教室中使用關於哪些主題的海報。
這部影片是生命宇宙大哉問三部曲的第二部。
得益於 Templeton World 慈善基金會的資助才得以實現。
您可以在影片說明中找到來源與延伸閱讀。
(蹦蹦音樂)